7月29日,受台风“杜苏芮”影响,福州多地出现暴雨,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,福州市区、闽侯日降雨量超过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记录。
一时间,汛情告急。如何做到更快监测水域变化、有效防汛?
(资料图片)
紧要关头,“海丝一号”SAR卫星及时发射,利用其“全天时、全天候”,既不受夜间无光影响,亦不受天气条件影响,直接穿透云层的成像优势,第一时间对福州市重点区域进行观测(见图1)。
通过“海丝一号”传回的遥感影像发现,和台风前高分光学影像对比,可以查看福州市河流、城区、村庄等平坦区域水体变化,为福州水域变化监测、安全防汛、灾情评估提供支持。
图1 “海丝一号”拍摄的福州影像
影像显示,自29日福州市降雨基本停止,大范围开展排涝防汛工作,到当日下午,福州市积水就已开始消退。通过影像分析,到29日晚上,市区积水已基本消失,河流岸线整齐。(见图2-5)
图2 仓山区影像
图3 鼓楼区影像
图4 闽江河段影像
图5 闽江河段影像
据了解,本次拍摄任务是福建省海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用“海丝一号”SAR卫星在台风“杜苏芮”来临时发起的应急响应。“海丝”星座立足东南沿海,以服务数字经济、海洋经济、绿色经济为主要目标,构建含 SAR、光学、水色、水温、碳卫星等多手段的系列卫星天基监测网,实现福建省域1小时级快速响应能力和每周一次的全省覆盖能力。
标签:
相关新闻